中科院研制出藻類“生長潛力”測量儀 進行藍藻預警
記者25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了解到,該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成功研制出“藻類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測量儀”。該項成果在國內實現了藻類“生長潛力”——光合作用活性的長期在線監測,對藍藻預警具有重大意義。
這項成果近日通過了安徽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。
近年來我國大型湖泊與水庫富營養化日益嚴重,夏季藍藻水華持續高頻次發生,如何治理及預防藍藻暴發廣受社會關注。
中科院安光所項目負責人趙南京研究員介紹,藻類光合作用活性直接反映了藻類生長的潛能,通俗地說,就是藻類的“生長潛力”。“藻類光合作用活性原位測量儀”采用激光二極管和LED作為激發光源,通過控制不同光照強度,實現藻類在不同生理條件下的熒光激發,測量儀獲取這些熒光強度數據并進行分析,表征出藻類光合作用的能力,從而判斷出其生長趨勢。
“藍藻會不會暴發,跟濃度和‘生長潛力’相關。濃度高的藍藻如果已經處于衰亡期,就不用擔心它會進一步發展;即使濃度不算高,但‘生長潛力’較大時暴發的可能性反而很大。”趙南京說。
該項研究成果具有體積小、穩定性好、響應快,靈敏度和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,可用于湖泊、水庫、河流以及水源地等水體藻類的長期連續在線監測。它對及時、準確地掌握我國湖庫水環境變化信息,增強水華災害預測能力,保障飲用水安全,降低水華災害造成的損失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,并能夠為制定保護水環境的重大決策和長遠規劃提供及時、準確、可靠的監測數據和技術支撐。
據了解,目前這套儀器已在巢湖持續運行。